bibo必博一副黑框眼镜,一顶渔夫帽,说话斯文亲切,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要不是案前的手提电脑和ableton push控制器(电音设备)“暴露”了身份,你很难想到贾楠是一名电子音乐制作人。
如今,随着电子音乐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全新的音乐类型。作为时代与科技的产物,电子音乐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也刷新了大众对音乐的认知。很多人被电子音乐吸引的同时,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电音。
近日,记者采访了居住在海曙区的贾楠,了解了电音制作人这个新职业群体背后的点点滴滴。
“我三四岁时学习二胡,上小学就在艺术特长班,四年级开始改拉低音提琴。”贾楠说,高考时他作为一名艺考生,考上了渤海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主修乐器是低音提琴。
2004年大学毕业后,贾楠又到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进修爵士乐;2007年,他远赴日本,在名古屋艺术大学爵士乐系低音提琴专业攻读硕士。2013年初,毕业回国的贾楠应聘进入重庆邮电大学任教,在现代音乐系教电声贝斯、和声。
就在那时,贾楠开始与电子音乐结缘。当时,美国的电音蓬勃兴起。“美国音乐人Skrillex凭借一台电脑制作的电子音乐,斩获了格莱美多个大奖。”他介绍。
同时,喜欢新事物的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也被电音吸引,拿给贾楠听。“我一听整个人懵了,学了这么多年的音乐,竟然还有自己从未接触的新领域。”他用神奇来形容当时的听感:它不像钢琴,按一个键发出一个声音,电音呈现的是流动甚至混沌的声音。
“我很想知道,为何电音中会涌出这么丰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从什么样的媒介中发出的?”于是,贾楠决定自学电音。
但当时国内很少人研究电音,网上也搜不到DAW(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制作软件以及相关教学资料。贾楠只得上国外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除了上课、备课外,我基本窝在住处研究制作电音的合成器运用。”好在,他在日本修过两年的现代音乐制作,这为其自学提供了一些帮助。
对于自学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我反复听一首电音曲子,运用合成器设法将里面的声音做出来。”他介绍,传统音乐的扒歌是听出曲子里的每个音符,而电音则是扒声音的成分,“扒歌我能每个音不差写出来,但电音就像个迷宫,参数太多,各条线缠绕,一步走错就导致步步错,最后设计出来的声音和原曲完全不同。”
虽然走了很多弯路,自学过程又极其枯燥,但贾楠从未想过放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学了几十年音乐,我不信征服不了电音。”看到贾楠整天埋头对着合成器的一堆参数,当时系主任还开玩笑说他不像在搞音乐,更像做实验。
因为妻子是宁波人,2016年,贾楠和妻子一起来甬,在鄞州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教了两年电子音乐,学员以宁波高中生、大学生为主。同时,他开办了艺术培训机构,其中一项培训就是电音制作。
在贾楠看来,传统音乐是研究乐音,而电子音乐则是对声音的深度探索,其中包括乐音和噪音,“很多实验性电音,普通听众听着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噪音。但在从业者或者欣赏者的角度,却可以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所以,电音的伸缩性很强,甚至比爵士乐更高端。”
贾楠告诉记者,电音与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摆脱旋律、和声、节拍的束缚,自由度很高,“传统乐器一般只能弹奏到半音,但比半音还要小的微分音便力不从心。而电子音乐可以凭借设备轻松做到,甚至没有实际音高的声音也能加入其中。”
贾楠介绍,电音制作包括合成器声音设计、风格定义、制作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熟练运用合成器进行声音设计,“传统音乐有现成的吉他、贝斯、鼓等音源可以调取,但电音需要先设计音源,一切取决于自己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最重要的这环也是最难的一环:“门槛”很高,对新手极度“不友好”,甚至是传统音乐人也常常被“拒之门外”。“因为学习合成器时,看到的都是振荡器、滤波器等晦涩难懂的物理名词。这些名词和电子通信工程专业有关,所以很多初学者第一感觉是这和音乐无关,更像是学习物理知识。”他说。
贾楠在重庆邮电大学任教时,特地找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的师生聊过,发现这些物理名词虽然名称相同,但用途截然不同,“一个是研究对通信的处理,另一个则是研究对声音的处理。”
贾楠告诉记者,电音初学者每天勤学苦练,需要半年多才能基本掌握合成器的运用,这就要求学员必须耐得住枯燥的“折磨”,沉得下心,“曾经有人上门来推销,听我上课讲了一堆合成器的物理名词,皱着眉头走了”
此外,电音制作人还要具备作曲、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素质。贾楠以混音为例:对每道音轨进行效果处理,从而让整体听感和谐,“传统音乐通常混音40多轨,每轨效果处理就是延时、混响等4种。但电音最少要混六七十轨,多的甚至达150轨,而每轨起码有40种效果可供选择,这就要求制作人对每种效果都要了解。”
点开网易云音乐APP已入驻音乐人“-_苦命娃娃_-”的页面,记者看到有67首原创电音单曲,有的作品已有400多条评论。这位“-_苦命娃娃_-”就是贾楠。
贾楠告诉记者,随着时代演变,如今的音乐创作无需借助灵感、想法或动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制作人,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令客户满意的作品,没有时间让你去采风寻找所谓的灵感。”他说,电音创作依靠的,是制作人有多少不同质感、风格的声音储备量。
贾楠通常直接在电脑上创作电音,在创作期间倒会冒出不少灵感火花:“因为电音的风格很多,比如你想创作一首glitchhop(毛刺音乐)风格的曲子,中途突然感觉风格偏向了dubstep(回响贝斯),像这样临时改变创作方向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今,他只要三四天就能完成一首原创电音。
创作完成后,贾楠再凭作品带给自己的整体感受来命名,“比如我觉得这首曲子像是漫画、人物传记或悬疑小说里的某个人物,就会以此命名。但不同的人听后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他可能会取另一个名字,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贾楠的电音作品中,有一首乐曲“潮”以宁波民间流传数百年的马灯调为蓝本。这是去年3月他受邀为中国(宁波)新乡村音乐会创作的宣传曲。“创作之前,特地上网听了不少马灯调进行了解,最后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他说,这首曲子既要把现代电音和传统马灯调完美融合,又要与活动宣传视频的镜头节奏合拍,难度不小bibo必博。最近,贾楠又受邀创作了一首电音和甬剧相融合的作品。
贾楠介绍,中国的电音起步很早,“像83版《西游记》的片头曲《云宫迅音》,就是用纯模拟合成器制作的电音曲。但后来国内电音断层了很久,最近四五年才再度兴起。”
电音的火爆,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除帮人编曲制作外,贾楠还为游戏、动漫展、电影、广告等设计声音,“比如游戏人物发技能、上坐骑、打BOSS等,都需要不同的音效。设计一个音效,通常价格是1500元。”此外,他还为电子鼓厂家设计过15套声音。
由于师资不足,目前国内开设电音制作专业的大学很少,很多爱好者想学没地方学。“尤其在宁波,电音制作人稀缺,其中搞电音教学的只有我。”贾楠告诉记者,最近他受聘到宁波华茂国际学校绚彩华茂艺术班,教电音制作、爵士和声两门课,“如果本地高校开设电音专业,我愿意去任教。” 记者沈孙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一副黑框眼镜,一顶渔夫帽,说话斯文亲切,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要不是案前的手提电脑和ableton push控制器(电音设备)“暴露”了身份,你很难想到贾楠是一名电子音乐制作人。
如今,随着电子音乐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全新的音乐类型。作为时代与科技的产物,电子音乐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也刷新了大众对音乐的认知。很多人被电子音乐吸引的同时,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电音。
近日,记者采访了居住在海曙区的贾楠,了解了电音制作人这个新职业群体背后的点点滴滴。
“我三四岁时学习二胡,上小学就在艺术特长班,四年级开始改拉低音提琴。”贾楠说,高考时他作为一名艺考生,考上了渤海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主修乐器是低音提琴。
2004年大学毕业后,贾楠又到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进修爵士乐;2007年,他远赴日本,在名古屋艺术大学爵士乐系低音提琴专业攻读硕士。2013年初,毕业回国的贾楠应聘进入重庆邮电大学任教,在现代音乐系教电声贝斯、和声。
就在那时,贾楠开始与电子音乐结缘。当时,美国的电音蓬勃兴起。“美国音乐人Skrillex凭借一台电脑制作的电子音乐,斩获了格莱美多个大奖。”他介绍。
同时,喜欢新事物的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也被电音吸引,拿给贾楠听。“我一听整个人懵了,学了这么多年的音乐,竟然还有自己从未接触的新领域。”他用神奇来形容当时的听感:它不像钢琴,按一个键发出一个声音,电音呈现的是流动甚至混沌的声音。
“我很想知道,为何电音中会涌出这么丰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从什么样的媒介中发出的?”于是,贾楠决定自学电音。
但当时国内很少人研究电音,网上也搜不到DAW(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制作软件以及相关教学资料。贾楠只得上国外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除了上课、备课外,我基本窝在住处研究制作电音的合成器运用。”好在,他在日本修过两年的现代音乐制作,这为其自学提供了一些帮助。
对于自学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我反复听一首电音曲子,运用合成器设法将里面的声音做出来bibo必博。”他介绍,传统音乐的扒歌是听出曲子里的每个音符,而电音则是扒声音的成分,“扒歌我能每个音不差写出来,但电音就像个迷宫,参数太多,各条线缠绕,一步走错就导致步步错,最后设计出来的声音和原曲完全不同。”
虽然走了很多弯路,自学过程又极其枯燥,但贾楠从未想过放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学了几十年音乐,我不信征服不了电音。”看到贾楠整天埋头对着合成器的一堆参数,当时系主任还开玩笑说他不像在搞音乐,更像做实验。
因为妻子是宁波人,2016年,贾楠和妻子一起来甬,在鄞州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教了两年电子音乐,学员以宁波高中生、大学生为主。同时,他开办了艺术培训机构,其中一项培训就是电音制作。
在贾楠看来,传统音乐是研究乐音,而电子音乐则是对声音的深度探索,其中包括乐音和噪音,“很多实验性电音,普通听众听着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噪音。但在从业者或者欣赏者的角度,却可以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所以,电音的伸缩性很强,甚至比爵士乐更高端。”
贾楠告诉记者,电音与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摆脱旋律、和声、节拍的束缚,自由度很高,“传统乐器一般只能弹奏到半音,但比半音还要小的微分音便力不从心。而电子音乐可以凭借设备轻松做到,甚至没有实际音高的声音也能加入其中。”
贾楠介绍,电音制作包括合成器声音设计、风格定义、制作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熟练运用合成器进行声音设计,“传统音乐有现成的吉他、贝斯、鼓等音源可以调取,但电音需要先设计音源,一切取决于自己想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最重要的这环也是最难的一环:“门槛”很高,对新手极度“不友好”,甚至是传统音乐人也常常被“拒之门外”。“因为学习合成器时,看到的都是振荡器、滤波器等晦涩难懂的物理名词。这些名词和电子通信工程专业有关,所以很多初学者第一感觉是这和音乐无关,更像是学习物理知识。”他说。
贾楠在重庆邮电大学任教时,特地找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的师生聊过,发现这些物理名词虽然名称相同,但用途截然不同,“一个是研究对通信的处理,另一个则是研究对声音的处理。”
贾楠告诉记者,电音初学者每天勤学苦练,需要半年多才能基本掌握合成器的运用,这就要求学员必须耐得住枯燥的“折磨”,沉得下心,“曾经有人上门来推销,听我上课讲了一堆合成器的物理名词,皱着眉头走了”
此外,电音制作人还要具备作曲、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素质。贾楠以混音为例:对每道音轨进行效果处理,从而让整体听感和谐,“传统音乐通常混音40多轨,每轨效果处理就是延时、混响等4种。但电音最少要混六七十轨,多的甚至达150轨,而每轨起码有40种效果可供选择,这就要求制作人对每种效果都要了解。”
点开网易云音乐APP已入驻音乐人“-_苦命娃娃_-”的页面,记者看到有67首原创电音单曲,有的作品已有400多条评论。这位“-_苦命娃娃_-”就是贾楠。
贾楠告诉记者,随着时代演变,如今的音乐创作无需借助灵感、想法或动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制作人,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令客户满意的作品,没有时间让你去采风寻找所谓的灵感。”他说,电音创作依靠的,是制作人有多少不同质感、风格的声音储备量。
贾楠通常直接在电脑上创作电音,在创作期间倒会冒出不少灵感火花:“因为电音的风格很多,比如你想创作一首glitchhop(毛刺音乐)风格的曲子,中途突然感觉风格偏向了dubstep(回响贝斯),像这样临时改变创作方向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今,他只要三四天就能完成一首原创电音。
创作完成后,贾楠再凭作品带给自己的整体感受来命名,“比如我觉得这首曲子像是漫画、人物传记或悬疑小说里的某个人物,就会以此命名。但不同的人听后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他可能会取另一个名字,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贾楠的电音作品中,有一首乐曲“潮”以宁波民间流传数百年的马灯调为蓝本。这是去年3月他受邀为中国(宁波)新乡村音乐会创作的宣传曲。“创作之前,特地上网听了不少马灯调进行了解,最后花了一周时间完成。”他说,这首曲子既要把现代电音和传统马灯调完美融合,又要与活动宣传视频的镜头节奏合拍,难度不小。最近,贾楠又受邀创作了一首电音和甬剧相融合的作品。
贾楠介绍,中国的电音起步很早,“像83版《西游记》的片头曲《云宫迅音》,就是用纯模拟合成器制作的电音曲。但后来国内电音断层了很久,最近四五年才再度兴起。”
电音的火爆,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除帮人编曲制作外,贾楠还为游戏、动漫展、电影、广告等设计声音,“比如游戏人物发技能、上坐骑、打BOSS等,都需要不同的音效。设计一个音效,通常价格是1500元。”此外,他还为电子鼓厂家设计过15套声音。
由于师资不足,目前国内开设电音制作专业的大学很少,很多爱好者想学没地方学。“尤其在宁波,电音制作人稀缺,其中搞电音教学的只有我。”贾楠告诉记者,最近他受聘到宁波华茂国际学校绚彩华茂艺术班,教电音制作、爵士和声两门课,“如果本地高校开设电音专业,我愿意去任教。” 记者沈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