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bibo必博专访昆曲《李佩先生》主创及戏曲专家:昆曲演绎当代故事要以情动人

发布日期:2024-12-02  来源:

  bibo必博【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两颗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那就是编号为212796号的“郭永怀星”和212797号的“李佩星”,以纪念这对伉俪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我国第一颗试爆成功60周年之际,这两颗璀璨的明星在昆曲舞台上再次闪耀。近日,由北方昆曲剧院历时两年打造的原创当代题材作品昆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演。优雅舒缓、多演绎才子佳人故事的古老昆曲艺术,如何展现《李佩先生》这样慷慨激昂的当代题材?昆曲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首演结束后,多位文艺界专家在座谈会上从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对该剧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对传统最好的礼敬就是创造新的传统。我们这代人要创造新的传统,创造现代文明,艺术观、题材和内容都要与时代相关”。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佩先生》为昆曲现代戏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宝贵的探索和实践。”

  昆曲《李佩先生》的故事从20世纪30年代的西南联大讲起,以80余年的历史跨度,讲述了李佩与郭永怀非凡的事业、浪漫的情感与独特的生活历程。该剧由序幕“师恩难酬”及“西南烽火”“康奈尔缘织”“焚稿归国”“噩耗降临”“黑暗中的明灯”“百年梦圆”等七场戏组成。李佩与郭永怀结缘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校园。为了祖国的建设,夫妇二人携克服了重重阻力,甚至不惜将郭永怀撰写多年的科研手稿全部焚毁才得以归国。回国后的郭永怀前往西北荒漠,秘密投身于“两弹一星”事业,最终不幸因公牺牲。在飞机失事前他与警卫员紧紧相拥,保住了怀中珍贵的。痛失爱人的李佩将被生活击得粉碎的血肉重新拼接起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

  “昆曲最善于言情。作为一部当代题材作品,《李佩先生》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巧妙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家国情、夫妻情、师生情,情贯始终,以情感人。”该剧编剧、总导演龚应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传统剧目相比,《李佩先生》的创作理念是,在坚守以昆曲为灵魂的基础上,用现代性的创作思维,使用多元化艺术手段。

  在剧作文本上,《李佩先生》可谓金句频出,例如剧中六次出现“你怎样,我们的国家就怎样!我们的国家怎样,你才会怎样!”不断叠加强化着剧作主题。唱腔设计则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故事场景,使用不同的曲牌,融合了南曲的温婉柔情和北曲的质朴沧桑。在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上,该剧突破了传统昆曲程式化的边界,几段融入剧情的舞蹈呈现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描写李佩与郭永怀情牵康奈尔的浪漫华尔兹舞、展示郭永怀与战士用算盘代替电脑计算公式的“算盘舞”等都恰到好处bibo必博。

  “《李佩先生》的剧情时间跨度大,空间变化复杂,角色及演员众多,给创作增加了非常高的难度。”该剧总制作人凌金玉表示,大家都以郭永怀、李佩先生的精神去创作这部戏,“我们经常用剧中的台词——‘再难,还有比在沙漠造更困难的吗?’来鼓励彼此。当然,这部剧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会广泛吸收科学家、戏曲家及观众的意见,确定下一步修改思路,把这部剧创作好。”

  该剧主演、李佩先生饰演者魏春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李佩先生从小爱到大爱的人性光辉照耀了很多人,“希望我们能呈现出一个可信、可敬、可亲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无愧于郭永怀先生、李佩先生那一代国之脊梁”。

  著名编剧、导演韩志君认为,“昆曲过去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婉约,是阴柔的美。但《李佩先生》把壮美与优美,抒情与激情,阳刚与阴柔,写实与写意比较好地结合起来”。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王蕴明表示,“这部戏跨了很大的界,将话剧、歌舞、现代音乐等都融合在昆曲的美学框架中,标志着昆曲在新时代的发展又向前跨出一个台阶。”

  昆曲《李佩先生》不仅受到文艺界关注,也在科学界引起共鸣。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表示:“用昆曲来表现现代英雄的故事是一次新的尝试。将昆曲《李佩先生》打造成一部精品,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共同的愿望。” “昆曲现代戏的难度很大,因为丰富的传统既是财富,也可能成为包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在《李佩先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然,新戏往往有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好戏都是不断打磨出来的,经典更是需要经过多年的打磨。”季国平认为,这部戏的一个改进方向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要真正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郭永怀回国前不得不烧毁科研手稿的那场戏,重点或许可放在烧不烧、舍不舍这个内心纠结点上。再如,丈夫在沙漠搞科研,李佩在家坚守,两人之间的思念很有戏。戏曲最擅长情感表达,如能充分把感情带动起来,更能进入人物的内心。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认为,现在很多舞台剧的叙事风格越来越影视化、蒙太奇化,而中国传统戏曲是线性结构,每一场戏都围绕中心事件起承转合。比如《杨三姐告状》,观众会紧盯杨三姐告状到底成没成,随时有悬念。昆曲《李佩先生》中,展现李佩先生不同阶段的人生状态时,里面的悬念感和中心线索的橡皮筋还不够有力度。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传统的戏曲台词都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和诗意。现代戏的台词要同时兼顾通俗易懂和诗意表达,还有进一步提炼和升华的空间。与会专家建议,强化李佩先生从小爱到大爱的思想升华过程,处理好抒情写意与戏剧冲突之间的关系等。

  “昆曲现代戏的创作,或许比任何一个剧种的现代剧创作都有意义。”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中国戏曲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活到今天最古老的剧种、被称为“百戏之师”的,唯有昆曲能担得起这样的名号。这样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剧种,如何与当代社会、当代艺术更好地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如果在宋元时代形成元杂剧形态后,我们就恪守不变,也许我们的戏曲就会消亡。印度的梵剧消亡了,古希腊的悲剧也消亡了。但以昆曲为代表的古老剧种能走到今天,说明中国人对文化传承、发展的艺术观,是世界上很罕见的。”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昆曲的传统戏传承得很好,但昆曲演绎现代戏一直是难题。当年京剧也走了很多弯路,才能创作出像《红灯记》这样的传世作品。“昆曲作为大剧种,能不能适应现代戏?很多人一句话就否定了。从昆曲《飞夺泸定桥》到《林徽因》,这种争议一直存在,但我们现在已经成功演出了很多昆曲现代戏作品。能不能在这个时代再突破一点?”颜全毅说,“站在昆曲最前沿、最现代的角度,我们不去尝试,谁去尝试?一定要给这种尝试以热烈的掌声。即便我们挨骂,也是为了昆曲挨骂。如果100分里,我们哪怕只得了10分、20分,也是给昆曲走向现代、走向新世纪,积累宝贵的财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