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o必博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29日消息(记者 张野)“安徽已经零下了bibo必博,这里还这么热,仿佛回到了夏天。”走出酒店大堂,三亚的“高温”给了安徽新媒体集团国际传播中心记者臧伟伟一种“穿越感”。就在这南国冬日的暖阳下,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海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开放·向未来——全国外宣媒体记者、海外传播官、外籍网络大V看海南”活动开启了一天的三亚之行。
走过“医疗特区”,看过“教育高地”,三亚之行的首站,采访团来到了海南自贸港的“科技前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崖州湾畔,一栋巨大的“U”型磁铁状建筑面向大海,仿佛要把深海的神秘“吸”出海面,别致的造型很难不引起注意,这是三亚大力打造的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我印象中的科研场所是严谨的,没想到这里居然跟花园一样,充满浪漫主义。在这里搞科研效率肯定高。”优美的环境给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国际传播官贾思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采访团详细参观了园区设施设备,并通过讲解了解园区发展历程,当前建设情况。走到一处廊桥上,湛蓝的大海出现在眼前,采访团成员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用镜头记录园区这一美丽风光。
采访团参观崖州湾科技城参观。了解南繁、深海等产业发展。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深海科技是崖州湾科技城的重点产业之一,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将深化科技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该项目由科技城入驻院校参与共建,定位以“大共享+小学院”模式,通过政府统一建设教学、科研及公共服务设施,引进深海相关学科优势突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入驻涉海高校科研工作提供“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17家科研院所和200余家企业已经入驻。
离开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采访团来到了崖州湾科技城产业促进中心,“现在大家看见的是深海科技城的可燃冰开采项目,开启了第一轮的开采,目前已经在准备第二轮的开采……”在展示馆中,讲解员通过英文讲解,让采访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崖州湾科技城南繁、深海产业发展概况、产业规模以及未来规划。
采访团参观崖州湾科技城参观。了解南繁、深海等产业发展。采访团参观崖州湾科技城参观。了解南繁、深海等产业发展。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翔非常惊讶崖州湾科技城的发展速度,“这里的南繁、深海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力量。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科研院所聚集在这里,未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成果。”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了三亚博后村,这里是近年来通过民俗带动起来“网红村”,也是海南新农村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模范村”。
走进博后村,一股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因为村里到处都是年轻的游客,村内的一栋栋建筑也彰显着年轻现代的时尚感。
“过去,村里土地是盐碱地,村民依靠粗放型农业为主,村内环境差、村民收入低。”讲解员对采访团说,2013年后,村民通过土地出租、湾区景区和酒店务工等方式人均收入有所增加,2017年,博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容村貌发生极大变化,村民以此为契机,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企业务工、土地出租、庭院经济等,收入大幅提升。
村内的展示的一份收入情况表显示,2012年人均收入为5200元,到了2022年,一跃增至29500元,不仅收入翻了几番,主要经济来源也从传统种植、养殖,变为企业务工、民宿产业等。
行走村中,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民俗建筑,采访团来到一家名为“莫言莫语”的民宿,院落中有茂密的椰林,有黎族特色的茅草屋、露天泳池和小餐吧,民宿老板邓云海说,这个民宿是用本地村民的三栋农房改造的,现在已经成了村内的一处“打卡点”,如今还有7名村民在民宿打工,每人每月工资3500到5000元。
目前博后共有民宿62家,客房1800余间,是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近两年,无论黄金周还是寒暑假,博后村民宿都受到游客的热捧,经常是一房难求。据统计,仅2023年春假七天,博后村便累计接待游客人数4.4万余人次,累计住宿总收入1220万元bibo必博,民宿产业已成为博后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村民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
“和村民聊天,能够切身感受到他们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幸福感,博后村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要的乡村振兴。”南昌航空大学侨联主席、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谢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