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o必博摘要: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存在分离现象,具体表现为科研活动的教育性缺失,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活动与科研无关,教研活动形同虚设。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优势逐渐减弱,此时,教师的优势就在于将科研融入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高校应建立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建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基本无关,即便是有关系,也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有的教师搞科研不是为了研究教学问题,而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是“为科研而科研”。很多教师认为科研很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却没有真正重视科研工作,使得科研活动缺乏教育性。
与科研无关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一种维持式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仅仅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对教材的简单解读,缺乏对课程、专业、行业前沿问题的研究,缺乏对现有权威观点和结论的反思与批判,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投入与研究,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更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的了解。有些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和现代教学手段,没有教材和多媒体设备就无法正常上课,缺乏独立建构课程体系的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些教师觉得专业实践与科研无关,认为操作性强的实务课程无法形成研究课题,更无法实现科研的新突破;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忽视了科研工作。
由于缺乏教研意识,有些高校的教研活动只是简单地布置一些任务,教师完成这些任务即可,在专业领域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没有形成专业的教研团队。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将教研活动时间用来处理自己的事务,教研活动变成了教研室成员的自由活动,既定的教研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教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与近代科学理性发展有关,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有关,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信息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教授知识与理论,教师在信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在自媒体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逐渐减弱,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在信息时代,学生利用网络媒介收集、获取与传播信息的能力不一定不如教师,此时,教师的优势就需要从科研之中获取。当今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与理论,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时,教师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准确定位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前沿问题bibo必博,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再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如果教师不做科研或没有科研能力,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也就无法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努力使教学与科研协调统一,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笔者曾多次和一些教师交流有关科研的问题,教师普遍认为科研很重要,但是科研过程却十分困难。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论文写得不好,所以干脆不写论文也不做科研。这种逃避式的做法反映出教师做科研的信心和内生动力不足,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定位决定了教师对科研与教学的态度。目前,部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认同度较低,只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是生存的工具,对科研与教学工作持应付的态度,他们进行科研与教学大都多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评职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当前,部分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对项目的类型、类别、申报程序等不了解,组织科研的实施能力较差,因此经常申请不到课题,能拿出手的科研成果也非常少。此外,现在很多课题都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但部分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多学科背景,无法很好地解决跨学科的问题,也无法将跨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与科研分离。
要解决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教学与科研融合的考核机制:要对超课时的量有一定的限制,在区域课时内,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寄予以奖励,对超额完成的科研任务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评定职称时,教师的科研成果应与教师所教的专业、学科一致,不一致的不予认定,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奖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建设活动可以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奖励或者将其折算成课时。这种考核激励机制将过去主要按照教学课时来进行分配的制度转变为按照综合性指标进行统筹分配的管理方式。此外,在进行考核评定时,既应该考虑到课程的共性,又应该考虑到不同课程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进行课时量认定时应有各自的认定标准。
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育界高度重视的内容,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师德师风建设都只是做宣讲或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而没有具体地约束和要求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导致师风师德建设没有落到实处。例如,有的教师很反感学生在课上看手机,但是他们在开会或在听别人讲话时也同样会看手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只是口头强调,而是应该在行为上对教师进行规范和要求。这种细节性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有利于教师增强自身的职业敏感度。同时,教师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教师以学生为本,让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若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做到认真地对待教学,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探索教学路径,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综上所述,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不能只从外部对教师进行要求与规定,还需要教师树立表率意识,严格对自己的要求。当教师做科研不再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服务学生、对学生负责的时候,教师的科研自觉就达到了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以学术为业”的境界,此时,教学与科研则会自然地融合起来。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人类是杰出的学习型生物。”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机的、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组织。组织成员可以在实践同学习与成长,这是一种集体式的成长,有利于组织成员形成整体意识,也有利于组织更好地实现其学习目标。在学习型组织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反思式学习、优势式学习等模式,是对学习型组织的新探索。其中,体验分享的过程是了解他人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自我总结、自我核验的过程;优势式学习的过程是从现实的不足出发寻找新的突破口的过程。在高校建立应用新型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教师互相探讨、交流有关教学与科研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融合bibo必博,从而推动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讨论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认知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组织,高校应采取外在强化的方式,让教师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科研意识和人才培养意识,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相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bibo必博,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解决针对性问题的教研活动,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先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与其他教师沟通讨论,在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后改进自己观点中的不足,再进行分享,形成“分享—反思—再分享”的模式。其次,高校应加强对教科研团队的支持,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和本校特色的科研团队。第三,高校应组织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增加教师的锻炼机会,并对教师进行督导,加强过程性的考核,使教师的“挂职”不是简单地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进行锻炼。第四,推行学业导师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并将科研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调查研究报告[R].2016(12).
[2]高耀,沈文钦.中国博士毕业后都去哪儿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楠.美国高校师资培养的新动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
[5]李欣.香港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