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o必博央广网西安12月27日消息(记者侯凯奇)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挑战且意义深远的旅程。近日,西安市中医医院国医馆主任唐远山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讲述自己与中医“情有独钟”的奔赴。
唐远山出生在四川省绵阳市遂宁市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上学条件艰苦,冬天只穿一双布鞋翻山越岭去上学。她坦言小时候学习基础差,念完小学甚至都认不全汉语拼音。谈到为何与中医结缘,她回忆道,3岁时曾高烧不退,一名行走在大山中的乡村医生救了她,那时起,医生救死扶伤的形象在她心中如青山般高大。
1981年,唐远山跟随父母来到西安定居,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就读中医学专业,立志用自己的医术去服务更多的人。1991年,她从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凭着不服输、不怕难的韧劲,在治疗中医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从一名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成为西安市首届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国医馆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她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见证并实践中医学科的发展。
同时,她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齐头并进,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且辐射海外,接诊患者超15万余人次;带教学术继承人、研究生、规培生等各级中医后来人达100余人,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公开发表学术文章28篇,在中医学领域越耕越深,一路前行,硕果累累。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经数千年,薪火传承、历久弥新。在其发展历史长河中,师承教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世家传承、流派传承,还是师徒相授,都是中医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重要模式。
唐远山师从首届全国名中医、“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高上林先生,对此她坦言,“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自己是中医传承的受益者,也是中医传承的践行者。”
唐远山是该学术流派第四代主要传承人,在高上林老先生著作《和解之道》“人体失和,百病由生;八法之中,以和为主”的学术思想基础上,熟读中医经典理论,不断验之于临床,提出了“宗于和法,和阴阳”“宗气为本,调升降”“妇人结气,先调肝”“小儿积滞,顾脾胃”“治病疏肝,功过半”的学术观点,丰富了这学术流派的学术指导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讲到活用经典理论中的经方治疗疾病的案例,唐远山信手拈来。2020年3月,她接诊了一位陕西镇安31岁的孕妇,当时已经孕28周,西医诊断羊水过多27.0cm,胎儿肺部囊腺瘤66×56×59mm,患者难舍弃骨肉之情,遂求助中医。初诊时患者舌边尖红赤,苔薄黄,舌下脉络迂曲,脉滑涩,诊断为子肿(湿热阴亏)。唐远山认为患者下焦湿热引起胞宫湿热,水液不归正化,而致羊水过量,甚至生变所为,盖中医认为金为水之母,水病而积,影响其母金之变化而成瘤。故用猪苓汤加味以利水、滋阴、安胎。加白术、苏梗、黄芩均有安胎之效,分别还有理气、通络bibo必博、清热之功。“胎中之热不能直接消除bibo必博,便用‘清而和者’之和法,和解金水之病,使水液得清,胎元稳固。”在治疗本病时,唐远山顾护胎儿,在用猪苓汤育阴清热之际,时时安胎,保护胎儿至出生。出生后不久,婴儿的肺部囊腺瘤手术顺利完成,至今母子平安。唐远山秉承高上林先生“身体失和,百病由生”的发病学说,博采众长、总结经验并运用至临床治疗,深受患者的信任和赞誉,为经方的推广运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看病是天大的事。”唐远山说这是她师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线年从医到现在,她精勤不倦,用任劳任怨的坚守铭记恩师的教诲,除了自主学习时间外几乎都在为患者看病,出门诊最长时间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一天最多要接诊90多位病人。“平时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学习其他大家的思想,想倒出一滴水,心里必须有一桶水,给病人看病必须得有丰富的知识来充实大脑,才能给病人提供切实的帮助。”
据唐远山回忆,以前高上林老师经常教他们怎样用最常见、最便宜的中药处方来治病,因此,开方子很少超过12味中药,“我也会根据病情,建议病人每周吃几天药要停几天,不仅身体的负担减轻了,看病的经济负担也会减轻,让自己的身体主动恢复!”她说。
中医是中华的传统医学,从它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带着“儒、医、道”的并存基因传承,以仁医仁术的方式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这是中医的本质,也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传承人所具备的基本禀赋。
从2017年开始,唐远山坚持每隔两周为学生讲一次课,目前进行了100讲的课程;从2018年开始坚持一周1—2次教学门诊,随机门诊结束前最后一位患者的“小考试”,让学生从四诊、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都能做到知识内化、技能强化、信念深化;从2019年11月开始,她带领学生们进行每日经典背诵打卡,截至目前已经连续打卡近1400天。“让孩子们接受中医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的濡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秉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并学以致用,如此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为回馈师恩,1997年出生的山西籍学生滕濡宇是唐远山2021级的研究生,在日常接诊中负责做唐远山的助手,记录患者的病情。“你来看病人的舌底,这是气血郁结的表现。应该开什么方子啊?”滕濡宇对答如流,唐远山频频点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进步是很快的。”唐远山说。
唐远山经常教授学生“处方小而精”来源于平时对医理的精通,参观药王山、秦岭国家植物园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医德之情、草木之情浸润培养学生的中医灵气。多样化的带教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唐远山认为医学首先是仁学,“仁也者,人也;和而言之,道也”。行医先修德,做医先做人,不仅关爱病人,更要在一言一行见真情。每一位中医人在从医和学术道路上,谨记大医精诚之信念,做一名有信仰的中医人。“万丈高楼从地起,打好中医的基础,而中医的基础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她说。
2018年,唐远山以“你需要看中医吗?”开启了自己的首场直播,关注量80余万人次,目前该视频的播放总量已破千万。2022年创立名为“唐远山”公众号,分享其治病体悟及健康经验,发表文章102篇,总阅读量超百万次。由此可见她的爱心之路越来越宽广。
2017年、2018年,唐远山两次荣登《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对此她坦言:“我自己都不知道登了胡润榜,还是学生告诉我的,但我一直觉得我愧对于患者,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没有时间为更多患者解决疾病困扰,我现在就想把手下的学生都带好,把医道传承下去,这样就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唐远山说。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名医经验。西安市中医医院国医馆,旨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家特长,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截至目前,国医馆拥有国医大师、省市级名中医共50名左右,带领后学者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践行初心,实干求学。
对于国医馆未来的发展规划,唐远山表示;“国医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很重,我一直对中医情有独钟。中医的发展不仅需要一脉相承,也需要博采众长,我们正在努力,把国医馆打造成西北最大的中医诊疗中心,造福更多患者,继承和发扬中医美德的精髓,努力践行‘医心仁、医术精、医风正’的高尚中医美德。”
中华中医药学就像一树腊梅,以中庸、低调而又内敛的个性,一如既往地在演绎着它独有的神奇。而唐远山和他的学生们也正以仁心仁术的作为和精湛的医术,开启惠民利民的福泽之路。